汽车下乡、税率降低、还有各品牌不断的价格战,都没能改变销量下滑的趋势。4月份中国车市跌幅再次达到两位数,乘用车市场销量同比下降16.9%至150.8万辆,这也是连续第11个月销量下滑。1-4月乘用车累计销量为659.5万辆,跌幅依然是两位数至11.9%,具体的量减少近90万辆。再结合补贴退坡、国六标准即将实行这些政策,中国车市仿佛迎来了“至暗时刻”。
在市场格局变革之下,如何才能在竞争中胜出?一味的“价格战”并不能把车企从萧条中拉出来,要在当下的“至暗时刻”守得云开见月明,“高端战略”应该是所有中国品牌的必修课。这并不是什么新招,而是传统老车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屹立不倒的经验之谈。从白手起家到如今跻身全国一流汽车制造企业,这些老牌车企经历过大风大浪,在迎接风雨来临之时更有经验。
长城:豪华品牌战略
长城的“高端战略”便是迫不及待地推出了自家的豪华品牌“WEY”。然而对于汽车而言,“高端”并非独立事件,它涉及到的,是从产品研发、生产、质量管理再到品牌建设、营销、售后等等的一套完整体系,而其中,产品力是最重要的基础。如果缺乏核心技术,自吹自擂的豪华最终并不会在消费者心中形成真正的形象与优势。
吉利:引外援,结硕果
吉利的高端战略则显得底气十足,只因为李书福手里有着沃尔沃这张王牌。先是跟沃尔沃合资打造了领克品牌,然后现在还给自家的车用上了与领克、沃尔沃一样的CMA架构。首款量产车星越在不久前上市,吉利无惧车市“至暗时刻”给了这款车一个非常自信的售价,其信心的来源,是CMA架构带给星越优秀的产品力。
江淮:守正创新 转型升级
从1964年建厂创业到上世纪90年代,江淮汽车完成了“从无到有”的使命,安徽省第一辆汽车在这里诞生。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第二次创业,打造出第一台客车专用底盘填补了国内这方面的空白,开发出国内第一款轿车化潮流的轻卡,见证了“从小到大”的发展历程,江淮汽车从单一的底盘制造企业成长为综合型汽车集团。有了在研发领域的强大投入保证,江淮汽车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的技术成果:底盘、发动机、变速箱都能自给自足并且全都掌握核心技术,这便是江淮这位中国车坛老炮的底气。
吉利能够在短短10年间崛起,全靠收编了沃尔沃这只强劲的外援。显然,江淮的“高端战略”与吉利不同,江淮一方面是依靠自身几十年如一日地研发,以求掌握自己的核心发动机与变速箱技术;另外一方面,也讲求合作,例如与大众合资的江淮大众新能源汽车项目。
与大众的合资给江淮带来了先进的生产管理经验。早在2016年江淮就跟大众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,并按照大众汽车品牌的德国标准对生产线进行了全面升级,包括冲压、焊装、涂装、总装在内的四大传统造车工艺与国际标准接轨。江淮汽车还根据大众VDA质量管理体系对新车产品进行了14个领域、36大项、3600个子项目的测试,以确保江淮汽车产品的品质水平与大众汽车产品保持一致。
写在最后:
汽车行业的深层变革不会因为中国车市下行而停止,车企在应对严峻市场表现的同时还要为未来出行布局。沧海横流,方显英雄本色。能否在产品和品牌上获得突破,决定中国品牌车企在未来能够走多远。降低对国家层面政策的依赖,不断学习研发新技术,依靠企业本身自发的市场竞争,可以让中国车企在风浪中更加强健。